苍苍蒹葭在彼岸

2018-12-06作者:蒋筱烜推荐访问:初二作文 初中作文
苍苍蒹葭在彼岸----《诗经▪蒹葭》读后感    点血立残阳,踏影寸寸伤,我迂回一曲的婉转,你却又隔河的彼岸。——题记

一个午后的黄昏,不知是哪阵闲暇的清风无意翻开了带着墨香的书页,我放下忙碌的笔,叹了口气,抽手合书。指尖触及到了冰冷的纸页,却像是感受到了诗中字词的情深意切,一顿,转而随意拨开几章,入瞳便是隔代的思念。

我熟悉它----《国风••秦风•蒹葭》,它可谓是《诗经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。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……”时光荏苒,这一阙动人的清曲,不知曾被多少婉转的歌喉唱起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 一行,两行……我灼灼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文字的背影,一幅幅清秀的画面也在眼前颤抖着徐徐展开。

不知道这是第几个秋天,韶光似云烟过眼。天晓将白,芦苇青苍苍的叶上还凝着薄薄的露霜,像是他昨夜里相思难耐的泪水,晶莹的,折射着清晨的微光。他隔着岸眺望,眼里全是她清浅一笑的模样,她却白衣轻拂,沉星的眸子里只有一片蒹葭苍苍。

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,诗的部韵押得恰当好处,内容随着时间慢慢递进,浅层由深,寥寥数笔,便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梦幻的故事场景,也许,这就是《诗经》的独特魅力罢。古往今来,有多少“万花丛中过”的文人墨客,都甘拜在《诗经》的石榴裙下。难怪方玉润的《诗经原始》道:此诗在《秦风》中,气味绝不相类。以好战乐斗之邦,忽遇高超远举之作,可谓鹤立鸡群。

“悲秋将岁晚,繁露已成霜”,秋深,情更深,拂得去芦苇叶上的凝珠,拂不去心中的思念。

“我有所念人,隔在远远乡。我有所感事,结在深深肠。”他面对着弥茫茫的芦苇丛,眼中也是一片迷茫,他宁可相信斯人只是徘徊在河的一方,也不愿相信这只是自己的荒唐梦一场。

这像是生命和他开的一个玩笑,他们好比是参商西月天,这么近,却又这么远。

一曲年华终渐远,他漠然,漠然,没有声嘶力竭,只是小心翼翼地捧起仰望时的美好。笔在纸上一划,就像盘古开劈了天地,墨色淌开了一个世界,没有相思不相见的难耐,淡淡,只有一片淡淡。

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”。《蒹葭》把这句话诠释地淋漓尽致,也许她只是他惆怅中的幻影,像朱熹在《诗集传》中所言:言秋水一方盛之时,所谓彼人者,乃在水一方,上下求之皆不可得。然不知其所指也。也许她只是他乱世中的希冀,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坦塔罗王身边“近在咫尺,远在天涯”清泉与果实一般。自此“蒹葭之思”成了旧时书信中怀念人的套话。

面对诗人所叹的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”,更有人推测《蒹葭》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,或惋惜招引隐居贤者而不可得。这便脱离了小家儿女情长,可我却宁愿他质朴一点,质朴到人的心尖。

流年转换,它也在不同佳人的口中弹唱翻新了千万遍,伊人越来越朦胧,河崖越来越宽。隔着数千年的冰谅,思念也不过成了一纸黄粱。

我读此诗时,反复咀嚼,读到的却不仅是苦情人的哀诉,而是一种莫名的疯狂,也许他心中的她,就像我心中的梦想。像他永远等不到他心中的姑娘----总有一脉澈流残忍地将他们阻隔,但至少我会像远在周朝的那个“他”一样,去不顾一切地追赶,不顾一切地靠近,纵然只能望见一寸希望。

杭州东方中学 八年级   蒋筱烜
本作文地址:
作文投稿